“大栅栏儿”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两侧店铺、商号麟次栉比,终日人流于此,热闹非凡。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北京大栅栏的由来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成为这条街的名称。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18年(1420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人,节假日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如今,除了喧嚣一切都已改变,大栅栏在清除了封建糟粕后,出现的是一片商业街的景象,除了旧址老房的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一些传统古朴的手工艺品,逛一逛别具情趣的百年老店,感受一下北京旧时的市井特色。当然,买东西时可别忘了砍价。
大栅栏的老字号
大栅栏地区曾是国粹艺术瑰宝京剧和宣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有机交融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凝重的历史氛围。
具有580多年历史的大栅栏,拥有享誉海外的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六必居等30余家百年老店,一直是北京最主要的传统商业中心。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的建设发展相对滞后,但传统建筑、城市肌理、商业老字号、民俗文化等传统的城市元素得以基本保留,并以其风貌的独特性、完整性、观赏性在北京中心城区绝无仅有,是构成北京都城历史记忆和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栅栏街作为繁华的商业闹市,拥有多家独具经营特点和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
"同仁堂国药店"开业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而闻名于全国;"马聚源帽店"开业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专为皇室和王公贵族制做朝帽、缎鞋,后以生产民族帽见长;居"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绸缎皮货庄"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除经营绸缎布匹外,还兼营皮货和茶叶;"内联升鞋店"开业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专为皇室和外任官员做朝靴。另外,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还有"南豫丰烟店"、"天惠斋鼻烟店"、"长和厚绒线铺"、"张一元茶庄"、"步瀛斋鞋店"等,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大栅栏的繁荣不仅在于商业的发达,还因这里过去有比较集中的娱乐场所。因在清初有很严格的禁令,以"内城逼近宫阙,例禁喧哗",不准在内城开设戏园等娱乐场所,故戏园多开设在前门外一带。
当年这里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广和园和同乐园等五家著名的戏园子,以及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住在内城的人们多要来此看夜戏,增强了这里的热闹气氛,也促进了大栅栏的繁荣。尤其是清末民初,每逢上元节灯市京城人纷纷来此观灯、游逛、购物,更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繁荣。
1900年5月,遭义和团焚毁,同年7月又受八国联军破坏,曾一度变得门庭冷落。后经逐步恢复,很快又繁盛如初。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对大栅栏商业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不仅保留了老字号店铺和特色商品,又新开办了许多国营商店和专业商店,如大栅栏百货一场、二场、前门妇女服装店、新时代儿童用品商店等,使这里更加繁华。原有戏园也进一步得到更新,使其具有多种功能。
80年代以后,逐年对这里加以改造,使大栅栏商业街更加富有现代化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