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五百年窑火不熄,小小公仔陶,陶醉天下人。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陶瓷产品来自这里,全国七分之一的工艺美术大师集中在这里,一把泥土经了他们的手,就走近了千家万户。石湾,历史文化殷实,魅力无限,被称为“南国的陶都”。
在清代,由于石湾镇土地平坦肥沃,陂水灌溉便利,且多湖泊地塘,农业相当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繁盛。由于商业经济的活跃,石湾地区形成了两个圩市。铁场圩逢二、四、六为圩期,是石湾北部的大农贸市场。石湾号称“石湾市”,已无固定圩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省筑广九铁路,西从增城红花地入县界,经石湾西南部的大涌瓦窑、南跨东江至东莞石龙。那时候的石湾成了各种加工业、农工产业的重镇。
当时在西沙河与东江河交汇处有一个地方叫石湾尾,20世纪初,东江中下游的船舶运输,大都以石湾尾和东莞石龙为终点,再由这里经水路或铁路转运到广州、香港各地。石湾石龙一河两岸地带成为东江农工产品的集散地,百业勃兴,熙熙攘攘。从石湾彭屋到瓦窑段两旁都是商户店铺和手工作坊,有金山米(精米)作坊、面粉作坊、油榨坊、糖坊和荔枝干作坊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所产的产品大都销往香港。仅石湾一地就有石湾市场、桥头市场和瓦窑市场等三个大市场。此时的经济兴旺繁荣达到了石湾在解放前的历史最高峰。
民国初年,因战乱而萧条。
民国初年的军阀统治、连年混战给石湾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石湾的工商业陷入严重的不景气局面。石湾居惠州、广州之间,有陆道通博罗。陈烔明叛军进攻广州及败退惠州时都经过石湾,几年的拉锯战,地方的无政府状态,给石湾本已衰落的经济以致命一击。1925年9月,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大举进攻博罗,陈烔明叛军从石湾向博罗方向败退时,沿途洗劫,给石湾造成极大的破坏。石湾尾的工商户如鸟兽散,房舍一间间倒塌,昔日最繁盛的沿江工商区徒剩下一片瓦砾。石湾工商业从此一蹶不振。
石湾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河宕贝丘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最为鼎盛,方圆几公里的小镇有陶瓷雕像107座,陶瓷行业从业人数达6万多人。生产的陶瓷分为日用、艺术、园林、工业、丧葬五大类二十四行。
华夏名窑———南风古灶就位于历史悠久的“南国陶都”石湾镇,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一条国内罕有、世界少有的古龙窑,五百年来一直窑火不绝。围绕南风古灶为中心展开的佛山南风古灶旅游景区,游客观光游览之余,可以参与玩陶、烧陶,与陶工一起装窑、开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