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总面积613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3万人,其中壮、瑶、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5.3%。“东巴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的腹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70多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运筹和策动了举世闻名的百色起义。当年,邓小平在广西的4个多月中,就有3个多月在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革命战争年代,三县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大革命时代的1932年,东兰全县人口由11万人减少到5万人;凤山县有14550人为革命壮烈牺牲或为反动派残酷杀害,巴马瑶族自治县有1460人为革命牺牲。解放初期,三县平均每9户人家中就有一位革命烈士。
“东巴凤”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建国后, “东巴凤”广大干部群众与贫困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虽然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由于解放前反动势力的严重破坏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直到2001年,三县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全国水平的26.5%、13.3%和47.6%,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共达40.63万人,占河池市贫困人口25.4%。水利、交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基础设施也远远落后于广西水平:5000多个村子不通公路;20多万群众和上百万头牲畜饮水难;青少年初中升学率仅为37%左右,小学适龄儿童辍学率高达4.6%;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三县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