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6日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城市文庙胡同6号。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咸丰元年(1851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 扩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新修建,使之成为一处完整的建筑群。民国初期这里仍继续祭祀孔子。1945年由人民政府接管后改为它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96年交由文物部门管理。1997年至2000年,阿城市政府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动迁了10余户人家,修复了大成殿、东西两庑、大成门,使这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清代建筑群重放异彩。
阿城文庙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为两进庭院式建筑群,四周环以砖构围墙,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院庭面积为0.33万平方米。建筑的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整齐地排列着影壁、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前置东西两庑(厢房,后置崇圣祠、启圣祠。
影壁是指文庙正南端取代正门的一段较高的灰墙,上面镶有雕饰青砖。影壁也被尊称为“万仞高墙”,以此象征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
泮池形似半圆,以石条砌筑而成。泮池上架桥称泮桥,也称“状元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面呈弧形。泮桥后东西两侧各立一通石碑,上书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俗称下马碑。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进门,是以柱、柱梁为主的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灰瓦盖木结构建筑,明间额坊上书刻“棂星门”三个大字。棂星门又称“先师门”,以表示祭孔与祭天一样。
大成门是文庙的第二进门,也是大成殿前门,属门型殿,高7.2米,宽7米,面积为110平方米。大成门为“穿斗式”木构架结构,屋顶为单檐硬山式,屋面覆盖青灰瓦,五间三门,下有砖石砌筑的台基。门前台阶中有一浮雕石,称之为“龙陛”。
大成殿位于文庙二进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为抬梁式木构架,砖石砌筑,高9.1米,进深7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殿基高1.6米。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面覆盖青灰色小瓦,正脊两端装饰鸱吻,飞檐上摆设六兽,显得庄重协调。檐下以斗拱承托,檐柱与四幕间构成回廊。殿前有宽敞的露台,露台前端有三级台阶,正中台阶为一块方型的浮雕石,称之为“丹陛”。
东西二庑均为单檐硬山、红柱隔扇的五间厢房,高6米,宽7米,青灰瓦覆顶,檐下前为明廊,是祭祀、供奉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
阿城文庙始建至今,已经历了170多年的历史沧桑,它既是儒家文化、礼制的实物见证,又是清代建筑学的具体体现,其木刻、石刻、砖刻、碑刻、绘画、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