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风景名胜云龙山,位于古彭南部景色秀丽的风景区,素为徐州名胜之冠。云龙山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占地520422平方米,其中绿地5099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7.9%以上。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
云龙山上苍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亭台掩映,四时风光不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名篇《放鹤亭记》对其赞美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云龙山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从北魏至民国期间,留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一大批历史景点。
云龙山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而厚重,尤以名人文化著称。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怀古抒情,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
云龙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其中尤以“三层砖覆三丈佛,庙小能容大菩萨”的独特景观而闻名。每年农历2月19日淮海经济最大的云龙山庙会,影响广大,万众云集,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名扬四海和重要民间艺术旅游活动。
云龙山以其独特的神韵向世人昭示着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历代名人和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先后登临云龙山的历代名人有刘邦、刘裕、苏轼、董其昌、潘季驯、乾隆、李蟠、邵大业、郁达夫、戴季陶、毛泽东、蒋介石、胡锦涛、李鹏、朱镕基、姜春云、李铁映、宋健、宋平、胡耀邦、李可染、尉天池等。
云龙书院
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著名词人、探花冯煦当过院长,进士王钦霖、刘庠当过教师,其学生韩志正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书院最初为清初宫式建筑,内有讲堂、四贤祠、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白鹿洞、望湖亭等建筑。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前后共存182年。
1996年园林部门依史料记载,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部分再现了云龙书院昔日的风采。
张山人旧居
张山人名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其志趣相投,遂成为好友。苏轼常率宾客僚属赴张山人旧居饮酒、作诗吟赋。
旧居有堂屋三间,西屋三间及厨房两间,院内清幽雅致。公元1077年因黄河决口,水灌徐州城,张山人旧居被大水毁坏。张山人又在旧居东山顶另建新居。现存的张山人旧居为后人依史料记载而重新恢复的,具有典型宋代农家小院的风格。
碑 廊
碑廊共有大小碑碣42块,行、草、隶、篆各种字体皆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碑廊中珍贵的碑刻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撰写的《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明代著名水利专家潘季训写的《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再登云龙山》,乾隆皇帝书写的《放鹤亭记》,元代黄公望写的《过武侯祠》,清代刻的《云龙山图》和《坡仙笠履图》。
饮鹤泉
饮鹤泉原名石佛井,井深25.74米,井的直径上部1.2米,下部2米,系穿凿岩石而成,全国罕见。据推测此井与兴化寺的北魏石佛同一时代凿成,距今约有1600年了。北宋初年,因井靠近放鹤亭而将其更名为饮鹤泉。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张璇疏浚后立碑于井南。
饮鹤泉以其井深、水质甘美而闻名远近,被古人称为“惠泉”。苏轼曾以诗赞:“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归。”
怀古亭
怀古亭原名“醉亭”,为方便古代文人隐士饮酒休息而建。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登上云龙山,与其随从在此亭合影留念,并作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从此,徐州人民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热潮。为纪念毛主席登临,此亭更名为“怀古亭”。
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东,内建关圣殿,供奉关公神像,
两旁配殿供奉财神、福神、火神等神像。殿宇堂皇,宝像庄严,为游人祈福之地。清康熙年间,在徐经商的山西人捐资修葺,将它建成山西人往来贸易、物资集散、乡人停留之所,称之为山西会馆。之后,该馆多次修缮,1987年被市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为徐州地区惟一建筑格局保留完整的会馆。
招鹤亭
招鹤亭始建于北宋初,为砖木结构,因苏轼《放鹤亭记》中的《招鹤》之歌而得名,歌曰:“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可 廊
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户部分司丁裕建望湖亭,顺治十七年户部分司徐渭弟又筹资因亭建廊,与亭相通。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
放 鹤 亭
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为文人隐士张天骥所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
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除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因此文脍炙人口,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毛泽东曾来此参观,并背诵《放鹤亭记》佳句:“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乃苏轼手迹。
三义桥
原名云鹤桥。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为利济行人,彭城义士杨文一倡议,得其好友响应而捐资重修,并更名为三义桥。这座拱券石桥为1999年重修。
利济亭
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彭城义士杨文一等五义士,为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资兴建。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
云龙山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兴化禅寺内,依山而凿。1993年兴建大雄宝殿时发掘。现存7组、71龛、38题记、游记、195尊造像。上下两部分有唐宋时期石阶相通。造像5厘米至11.52米不等,均为高浮雕。据考证,造像年代为北魏到北宋期间,以唐代为主。我国古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多集中于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发现少、规模小。而云龙山摩崖石刻佛教造像成为除西洛阳龙门石窟、东连云港九望山、北济南千佛洞、南南京栖霞山之外,这一区域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摩崖石刻造像群,它对我国佛教史和石窟寺艺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云龙山的摩崖石刻佛教造像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谊亭
谊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谊,“谊亭”二字为苏轼书体。
姜公亭
姜公亭位于云龙山首节大士岩北侧,姜焯曾任徐州知府,在徐理政期间主持兴建大士岩、创建尊经阁、重修学宫,对徐儒学佛学颇有贡献,后人建亭以存纪念。
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云龙山一节山平台,清乾隆帝历史上多次来徐,在云龙山多次留有诗、联、文等刻石,其中以现存于云龙山碑廊的《放鹤亭记》最为著名。后人为纪念圣迹,建御碑亭以资铭记。
抗战亭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坐落于云龙山北麓,建于1947年5月,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徐州市铁路分局募捐集资重修。1987年被列为徐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亭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不甘做亡国奴,将段内的设备、材料装车南撤,铁路员工和家属随车南往,在南撤途中,机车担当了运输抗日军用物资和遣送难民工作。转战于粤汉、湘桂两路,期间经历了武汉、长沙、衡阳诸次战役,八年抗战,连同济南、浦口等地南撤员工,共有186人为国捐躯,特建碑亭以致垂念。
碑亭由花岗岩石作底座,亭面为玻璃瓦六角双层飞檐,碑文漆金,碑亭端庄、肃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而且为云龙山增添了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兴化寺
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北魏(公元451年),兴化寺以“三砖殿覆三丈佛,庙小能容大菩萨”而闻名。巍峨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半身佛像,为北魏时期依山崖雕凿而成。佛像高11.52米,而殿堂后墙利用岩崖构筑,后檐距石崖只砌三行砖,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说。佛方面大耳,面容慈祥威严,崖壁上还有历代雕凿的小佛像200多尊,寺内山崖之间还有保存完好的唐宋摩崖石刻。
大士岩
大士岩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徐州知州姜焯创建的,原为放鹤亭僧舍。兴建僧舍地基时,发现一长约八丈巨石。姜焯授意工人雕为观音大士像,原石腰间有白纹一道,随示名玉带观音,统名为大士殿。大士岩院内清代两棵古柏,有几百年的历史。
观景台
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大、小两层平台。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台下廊柱侧立,青松环绕,台上古亭高耸,丹柱彩栋。凭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入夜,霓红灯光芒四射,宛如琼楼玉宇,人间仙境。观景台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观景台大酒店
观景台大酒店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顶端,是徐州市海拔最高的高档大酒店。酒店依山而建,环境优雅。山水清赏,丝竹悦耳;朝日夜月,星潮灯海,如若仙境。粤菜、川菜、杭帮菜、淮扬菜美味适口,服务真情,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同心台
同心台位于云龙山观景台南20米,由“同心锁”、“同心柱”、“同心链”三部分组成。同心锁重680斤,刻有“心愿锁,锁定心愿到永远”。四根同心柱刻有“平安锁、连心锁、定情锁、财源锁、成材锁、长寿锁、同心锁、友情锁”等吉祥祝福语。六条同心链分别与同心柱紧紧相连。
同心台2003年9月建成后,成为人间美好爱情、亲情和友情的见证。
云龙山西门
云龙山西门是市政府1999年18项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近300万元,占地约4200平方米,于2000年11月30日竣工使用。
西门牌楼为宋代建筑风格,正面“云龙山”三字为苏轼所书,背面“云龙山色”为李可染所书。
索(滑)道
云龙山索、滑道位于风景优美的云龙山。索道长1200米,垂直高度88米,西起果树盆艺园,中间站与观景台比邻,东站与彭祖园相对,斜跨云龙山,将整个南郊风景区联成一体,形成“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游人在索道上可凌空鸟瞰古城美景和云龙山水。
滑道工程由世界著名的德国威港公司设计兴建,全长1000米,高差84.5米,宽3米,滑道起点设在索道中站,倚山势起伏,回环穿行,安全舒适又富刺激,与索道配套,形成立体交叉、快慢有序的娱乐网。索、滑道集观赏性、趣味性、刺激性与一体,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刘备泉
刘备泉位于湖东路北入口东侧云龙山脚,泉上方有三让亭,以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接任徐州牧,泉因此而得名。泉出石罅,流碧含烟。冷沁肌骨。
刘备泉茶苑
刘备泉茶苑位于刘备泉南侧,紧靠汉画像石馆,为一组背山面湖的清式风格单层建筑,院落布局随山势变化,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
季子挂剑台
挂剑台位于云龙山西麓十里杏花村景区,以彰显季子诚实诚信之德,扬徐人崇德向善之风。入口牌坊正面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书“季子挂剑台”;两侧楹联为“见礼知政,闻乐知德;观风审音,挂剑酬心。”背面为“挂剑念先贤,旧事遍夸天下口;守诚尊志士,新台再继世中情。”横幅“至德遗风。”徐君墓冢前的景墙石刻“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出自《徐人歌》。
杏花村馆
位于云龙山第九节西麓,周围杏林密布,是踏青赏花之佳处。杏花村馆为基本对称格局,四合院式建筑。主楼两层,楼层设腰檐平座,四周落地格扇,可凭栏远眺湖光山色。东西为单层厢房,主楼两侧设附属用房,其间均由廊、墙联系或分隔。整组建筑清秀大方,体量适中,空间组织主次分明、灵透且富于变化,雅舍淳朴。杏花村馆总占地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0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