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沿革
热贡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九曲黄河第一湾,美丽富饶的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县辖2镇、10乡、75个村(委)会,面积3275平方公里,总人口8.03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回、土、撒拉、保安、蒙古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县城所在地隆务镇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境与甘肃、四川等地区及本省贵德、泽库、循化、尖扎县毗邻,交通通讯便捷,形成了以西宁—李家峡—尖扎—同仁—泽库—河南县公路为主线,连接同夏、同循境外公路的网络。
热贡历史文化名城现为青海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区之一。现居住着居民506户,2100人,有回、汉、藏、萨拉、东乡、保安等民族。老城区民居建筑古朴,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地形高低而错落有致,集中展示了隆务地区非宗教的传统建筑风格。其建筑凸现了极强的人文特色。特别是分别代表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的隆务寺、圆通寺、清真寺在百年沧桑中,始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处一条街,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证,在黄南地区传为历史佳话。是全国罕见的一大人文景观。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之地,是饮誉中外的热贡艺术之乡,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峦叠翠,奇峰异谷,水电资源极为丰富,有大小河流十余条,其中最大的隆务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同仁矿产资源分布广、品位高,是青海省10个资源开发重点县之一,现已开发利用的有铅锌矿、石英矿、金铜矿。同仁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兰采、西卜沙、双朋西三个国有林场森林总蓄积量达164万立万米。野生动物有鹿、香獐、羚羊、雪鸡、蓝马鸡等。药用植物达200余种,其中雪莲、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等各类药材久负盛名。隆务河谷独产的黄果更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同仁又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
热贡历史文化名城的艺术
“热贡”即藏语对同仁地区的称谓,意为“金色的谷地”,国内藏区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术人之手。
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在藏语中,唐卡的原意是印章,后来却演变成藏式卷轴画的名称。唐卡的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唐卡主要有两大类: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编织、拼贴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国唐”;而用颜料在画布上绘制的则叫做“止唐”。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
堆绣题材主要选择佛像、佛经和罗汉故事,也有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会”和“八仙过海”画面,注重人物形态的塑造。
雕塑:在热贡丰富多彩的艺术领域里,雕塑是一个较大的门类,热贡雕塑以泥塑为主,兼有木雕、石刻、砖雕及各种旅游纪念品。
热贡历史文化名城——藏族画家之乡
“热贡艺术”虽以它的诞生地而得名,但它的发展却与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在黄南的盛行关系极大。大约公元14世纪初,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宁玛派便在黄南地区广泛盛行,并且形成十分强大的宗教势力。它不仅左右这里的政治、经济,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文化。当时,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和发展,一批西藏等地寺院的画师把那里的宗教绘画艺术带到了这里,而且很快在这一带扎根、开花。
特别是到了17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势力的猛烈崛起,同仁地区出现大量寺院(仅在隆务镇附近就建起10多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其中吴屯等4个村子就建起5座。而吴屯上下庄各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寺院。一时间,全村所有人家都有男人在寺中当喇嘛,且少则一人,多则几人。从那时起,这两个寺院几乎成了培养当地藏族子弟绘画、雕塑的艺术学校。各家的男孩从很小便进入寺院,一边学习藏文、藏经,一边练习绘画和雕塑技术。久而久之,吴屯等几个村子便成为“人人会作画雕塑,家家以艺术为业”的名副其实的画乡。
热贡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文化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农历六月十六日“六月会”正式开始。先是由村里的法师带领神轿一班人,进每家每户做法事,神轿里供的是夏琼神,为的是祛灾避邪、保护全村家家户户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