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最初不叫“苏州河”。据战国时期《尚书》记载,苏州河当时叫“松江”。《后汉书》中记曹操打算以“吴凇江鲈鱼”招待客人,由于当时松江地处吴国,所以又记为“吴松江鲈鱼”。唐朝中期,杜甫有诗句“剪取吴淞半江水”,第一次出现“吴凇江”的名称。上海开辟后,英国侨民在吴凇江坐船逆江而上,可达苏州,故称之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同与英国驻沪领事在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凇江写作“苏州河”。
苏州河据《史记》记载,古代的松江(现称苏河)与东江、娄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其中以苏州河为最。 唐朝时,东江和娄江已经淤浅而苏州河河宽10千米,水势浩淼。北宋年间,苏州河由于海岸滩涂堆积,河 宽还剩1.8千米。到了元朝,苏州河下游河宽仅为50~70米,成为很小的河流。明朝初年,苏州河流域洪水 泛滥,后经分流和建设水闸,水势才得以改善。1569年,巡抚海瑞主持疏浚苏州河,改变了历史上黄浦江 是苏州河支流的观念,确定了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的地位,基本形成了苏州河今天的样子。
苏州河第一景:外白渡桥;第二景:邮政博物馆;第三景:弄堂,苏州河北岸还有很多弄堂,有些正在被拆除。想必不久以后它们将全部消失。这些弄堂不同于人们印象里的石库门、新式里弄等建筑形式。而完全是杂乱的布局,有点像北京那种胡同。其间还星罗着些小工厂和仓库;第四景:艺术,苏州河沿岸聚集着许多创意产业园区;第五景:上海造币厂;第六景:半岛花园;第七景:华东政法学院,幽幽的夜色里依然能够感觉到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