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深丘处,静卧着一座古镇。古镇因盐而起,旧时井架林立,人声鼎沸。如今,只有独一的盐神庙和古街,述说着当年的繁荣……
古镇因盐而起
从资中县城到50多公里外的罗泉,地貌从浅丘逐渐过渡到重丘和低山区。汽车顺着公路从山头向下盘旋时,一条依山傍水,绵延五里的古街赫然窗外,宛如长龙。文管所同志介绍,这就是川中第一镇罗泉。
说罗泉不得不说它和盐的故事。据清代《盐法制》记载:罗泉井盐“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发展到清同治元年时,井数已达1200余眼,最盛时年产盐2252吨,主要供川西南一带。盐商将罗泉井盐运至成都,甚至更远的藏区。据资中商会记载:1925年,罗泉镇的参展产品(井盐)获得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金奖。
“罗泉在古代和近代的确是个比较有名气的产盐基地。”元代史书记载,这里是当时四川10大产盐地之一,沿岸‘井灶相连,长十里’。”
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漫步古镇,似乎所有的老房子都在诉说当年的繁华。而和盐直接相关的建筑,现在只剩下盐神庙了———她是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盐神庙门前有块石刻,上书:镇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盐商们为祈神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在清同治七年(1868)筹资修建盐神庙……在这个国内唯一的盐神庙里,端坐着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筴》的管仲塑像。管仲是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要臣,他采取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
盐神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来供奉神或供僧人居住的庙宇,也不是宗族祠堂,而是因行业而设立的行业祠堂,是罗泉盐业巨富钟氏主持修建的。盐神庙是唯一的,自贡有的也只是祭拜井、火等盐业中具体生产元素的庙堂。”
占地2700多平方米的庙宇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庙为四合院布局,庙门两侧各有几间店铺。庙门楼上,是一座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大戏楼。中央有一大露天院坝,是昔日观看坝坝戏和集会的地方。高耸的正殿由四根粗大木柱支撑。管仲曾为盐铁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自然就成了庙中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