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什佛寺,即昭怙悝大寺,又称雀离大寺、耶利巴哥拉赛遗址,位于库车县城东北23千米、库车河出雀尔塔格山口处的雀尔塔格山南麓,为魏晋时代的佛寺遗址,残迹宏大,分东、西二寺。
东寺依山而筑,南北长约50米,东西长约140米,下存房舍、塔庙遗址,均为土坯建筑,墙壁高的10多米。城内有3座高塔,最北一座耸立在半山腰,可俯视全寺遗址;西寺呈方形,周长约300余米,墙高约10米,墙内残垣密集,为僧舍所在地,遗址上有数座高塔,北面有佛洞一座,壁刻龟兹文和佛教人物像,曾出土有壁画塑像等,还发现写有古老的吐火罗等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苏巴什佛寺始建于东汉,繁盛于隋唐,唐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路经此地,见僧侣众多,香火甚盛,便在此留驻2月。随后,这里的僧众曾多达万人,内地高僧云集于此,讲经颂法,直至9世纪被战火摧毁,到14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彻底废弃。
苏巴什佛寺,学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库车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库车河两岸,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
佛寺建于魏晋时期,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该寺在隋唐时兴盛至极,唐玄奘也曾在此逗留两个多月。七世纪中叶(公元658年)唐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内地高僧云集,该寺佛事兴隆,晨钟暮鼓,幡火不绝。晚唐(九世纪)渐趋衰落,十三至十四世纪被遗弃。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现墙体大部分存在,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寺有佛殿、佛塔、佛像,西寺的佛殿规模宏大。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个禅窟,造型奇特,禅窟内残存部分壁画和石刻古龟兹文字。
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
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龟兹地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