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学旧址位于杭富路六和塔西侧,系美国长老总差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是民国时期我国14所教会大学之一。
之江大学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45年)美北长老会麦嘉谛牧师(D.B. McCartee)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the Ningpo Boy’s Academy/Boarding School”),这是外国传教士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学校之一。该校于1867年迁往杭州皮市巷,后迁到大塔儿巷。1906年,校董会勘定秦望山二龙头之荒山660余亩为新校址。1911年迁至新址。由于学校在钱塘江畔,而钱塘江呈“之”字形,1940年起,正式定名为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之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财经学院、中央航空学院和浙江大学等校,该校宣告结束。现之江大学旧址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旧址校舍始建于1907年,分二期建设,共有建筑40余幢,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单体建筑体量均较小,以三层为主,红砖清水外墙,红瓦顶为主基调。
现仍保存有慎思堂、都克堂、科技馆、图书馆、经济馆、东斋、西斋、北斋、韦斋、红房、绿房、灰房等建筑,通常称之为二堂、三馆、四斋、四房。
慎思堂,是学校主楼,位于校园广场中间,为校长、财务、教务、总务、会议室等行政办公处。平面呈一字形,三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外墙,拱券门窗,屋顶原有东方式的两层飞檐角,后修复成简洁的四坡顶,形态简朴稳重。
经济馆,又名同怀堂,位于校园中心草坪南端。1936年由申报史量才先生独资捐建。主体三层,中间四层为钟塔,红砖清水外墙,中间是大拱门过厅,体现校园入口建筑形象。建筑摒弃了繁琐的花纹,线条简洁,是典型的近代建筑。
图书馆,位于慎思堂与都克堂之间山坡上。三层红砖清水外墙,红瓦披顶,建筑体量较大,比例良好,内部装饰讲究,有容纳500座的阅览室。
都克堂,又名育英堂,在慎思堂西北。原为校内教堂,做祷告用;后作为学生的报告厅和俱乐部使用,规模为500座位。块石外墙,青色瓦楞大坡屋顶,原屋顶上还有一个醒目的十字架。形态粗犷尖矗,色彩深沉,是一幢比较现代的建筑。
此外,东斋、西斋、韦斋、红房、灰房多数为宿舍,其中东斋、西斋为男生宿舍,韦斋为女生宿舍。红房为2幢别墅,分称上红房和下红房,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的痕迹,非常考究。原为校领导宿舍,后作为教师宿舍,司徒雷登曾经就在下红房居住过。
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藏于青松翠柏之间,布局高低错落,与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中西合璧,带有欧洲近代建筑的风格,也留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子,简朴新颖,较好地体现了近代建筑设计思想,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至今,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大学校园之一。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